• 植物肉,跌落神壇!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創業資本匯 吳家明2023-05-22 18:50

    以“植物肉”技術為代表的食品科技行業一度成為資本圈的熱點,打著環保健康的旗號在2019-2020年廣受市場追捧,更被認為是未來的趨勢。不過,被稱為“植物肉”第一股的別樣肉客(Beyond Meat),公司市值與高峰時相比已經蒸發近95%。

    再火的公司也要用業績“說話”

    2019年5月,Beyond Meat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美國第一家植物肉上市公司。公司在上市首日股價暴漲163%,甚至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佳IPO紀錄。截至上周五,Beyond Meat的股價報收10.7美元,最新市值不足7億美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Beyond Meat的市值曾一度達到120億美元。

    今年3月,Beyond Meat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在2022年的虧損高達3.661億美元,而且Beyond Meat已連續多個季度處于虧損狀態。有市場人士表示,除了虧損,公司此前表示已與高盛達成了股權分配協議,將出售價值2億美元的股票,之后公司股價便一路走低。

    植物肉曾是各路資金追捧的對象。說起Beyond Meat過去的個人投資者,可謂大牌云集。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以及麥當勞前任首席執行官唐·湯普森等。為什么Beyond Meat能在資本市場上掀起高潮?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Beyond Meat還是應該歸類為食品公司,但其在資本市場幾乎獲得了一家科技企業應該獲得的待遇,讓Beyond Meat看起來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不過,再火的公司也要用業績“說話”。

    植物肉大勢已去?

    而在國內市場,2020年國內植物肉行業迎來一波投融資的小高潮,各大餐企爭先恐后般上架了一大批植物肉相關產品。據《2021中國植物肉行業洞察白皮書》統計,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國內針對植物基公司的投資事件多達21件,同比增長500%,約占整個食品及保健品賽道的10%。

    從2021年開始,資本逐漸熄火。據不完全統計,相比2019-2020年資本對植物肉的熱捧,2022年-2023年僅有1家植物肉賽道企業獲得融資。

    記者發現,投入與收獲長時間的不成正比,國內各大餐企已經紛紛下架植物肉產品。有嘗試過國內相關植物肉產品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與廣告和網紅博主推薦的“口感幾乎與真肉幾乎沒差”、“熱量減半”等賣點不同,他認為產品賣相與宣傳照極其不符、口味偏咸且定價較高。咨詢機構尼爾森在2022年的研究數據顯示,Beyond Meat的牛肉產品零售價比市場牛肉售價高出125%左右,甚至比有機肉類高出40%。

    在眾多因素影響下,其他植物肉企業也都面臨經營不善的困境。美國另一家植物肉明星企業Impossible Foods也因經營不善,在2022年宣布裁員20%,該公司初創CEO于去年4月宣布辭職。過去,Impossible Foods的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茨、谷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等。

    近日,Beyond Meat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財報顯示,Beyond Meat的凈營收為9223.6萬美元,同比下降15.7%,好于市場預期的9070萬美元。凈虧損為5903.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億美元有所收窄。

    據Marketsand Markets預測,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5.0%。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79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增速最快,但顯然植物肉市場的信心也還有待提升。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以植物肉為代表的植物基食品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標準尚未出臺,監管不全面,產品自身還在成本、口感等方面面臨更多挑戰。

    校對:李凌鋒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