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債掀起申報小高潮 后續審核規則引關注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程丹2023-05-17 04:00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受企業債發行審核職責劃入證監會等政策影響,企業債近期出現了一波申報潮。過去13個工作日,共有17個企業債券項目申報,掀起了一波申報小高潮。

    當前,證監會正緊鑼密鼓修訂完善企業債券相關制度規則體系,對于企業債發行審核“新老劃斷”設置了6個月的過渡期,債市從業者普遍關注企業債審核門檻和企業債發行資金用途標準等條件是否變化。市場人士預計,企業債和公司債的審核規則或會趨同,調整后企業債的募集資金投向是否仍需與項目掛鉤、是否受公司債“紅橙黃綠”限制等有待政策進一步明確。

    企業債掀申報小高潮

    自4月21日企業債發行審核職責劃轉至證監會以來,截至5月16日,有17個企業債券項目申報材料,也就是說在過去的13個工作日里,平均每天都有1~2家企業申報企業債。

    “短期密集申報,和此前暫停新增企業債申報有關?!币患胰虃瘶I務負責人表示,3月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指出,理順債券管理體制,將發改委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入證監會,由證監會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此后,中央結算公司就暫停了新增企業債的申報及受理。

    上述17個企業債項目,每家融資規模不等,在6億~18億元之間,申報主體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發行活躍主體,但企業債發行較少或未曾發行;第二類是以私募債券融資為主的主體;第三類是近年首次發行債券的主體。

    一般來講,企業債發行主體以國有企業為主,發債融資一般需配套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由于項目建設周期長規模大,通常企業債發行期限相對較長,以5年~10年中長期為主。企業債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國家戰略實施、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月21日,證監會、發改委發布了關于企業債發行審核職責劃轉過渡期工作安排的公告,自4月21日起6個月時間為過渡期。過渡期內,證監會堅持“三不變”,即保持審核機構、審核標準、托管交易市場不變。同時,證監會指定中央結算公司負責受理工作,中央結算公司、交易商協會負責審核工作。證監會履行企業債券發行注冊職責。中央結算公司、交易商協會已受理未注冊的企業債券申請,報證監會履行發行注冊程序。當天,中央結算公司通知稱,即日起繼續開展企業債受理工作,受理標準、流程和方式暫參照現行規定執行。

    過渡期安排僅是第一步,后續還將有多項改革舉措待出,包括修訂完善企業債券相關制度規則體系,做好相關業務技術和人員準備等。

    過渡期后改革引關注

    近年來企業債呈現審批嚴格、規模逐漸縮小的趨勢。

    國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認為,一方面,發改委對于企業債的發行審批較為嚴格。在申報債券發行時,發行人需要論證債券資金支持投資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發改委對于債券監管形成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監管。另一方面,企業債絕大多數用于項目建設。募集資金多投向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項目建設,地方政府定期排查企業債券本息兌付風險排查和存續期監管的有關工作。

    從嚴的審批風格一方面降低了企業債的違約風險,但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債發行規模的擴大。據方正證券統計,自2005年起,發行條件更寬松的銀行間債券和交易所債券陸續出現,企業債在信用債市場中的份額被快速擠壓。

    Wind數據顯示,債券市場中,企業債規模占比相對較小。2022年,中國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為3681億元。截至5月16日,全債券市場存量企業債規模2.1萬億元,占比1.45%,城投債為企業債的主力軍,占比近八成;公司債占比較大,有12237只,占比18.02%,規模達10.46萬億元,占比7.22%。

    企業債發審劃歸證監會后,債市從業者們關注焦點在于,企業債審核門檻是否生變,企業債發行資金用途標準等條件是否也隨之調整。

    覃漢表示,發改委審核下的企業債,核心是看項目建設,并不受交易所及交易商協會“紅橙黃綠”融資政策的影響。對于部分負債率較高的區域來說,通過公司債加杠桿的空間已較為有限。而企業債如果能夠匹配到合適的項目投資,新債發行并不受影響。隨著企業債審核劃歸證監會監管,債券的多重監管特征或逐步弱化。

    中誠信國際研究員鐘秋認為,在“理順債券管理體制”前提下,預計后續企業債發行條件、審核標準等將與公司債趨同,募資用途或更為靈活,債券期限將有所縮短。

    華福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李清荷也認為,發改委企業債是帶有政府信用背書的債券,與政府項目掛鉤,因此通常企業債發行期限多為五年期、七年期和十年期這類長期限,若后續轉到證監會改為市場化的發行后,預計企業債整體的發行期限將會有所縮短。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