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報掘金】機構:三大周期共振 2023年本土機床市場或高度景氣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吳曉輝2023-05-11 18:21

    機構指出,看好在安全自主可控背景下的國產替代周期,疊加設備更換周期以及升級周期的三期共振,將帶來機床設備持續的、高景氣度的需求釋放,國產品牌中的優秀供給將逐步走向舞臺中央。

    核心邏輯

    1、2022年機床行業收入和2021年基本持平。中國機床工具工0.3%,與2021年營業收入基本持平。2022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額1843.6億元人民幣(274.1億美元),同比降低1.9%,其中金屬切削機床消費額1240.3億元人民幣(184.4億美元),同比降低4.3%;金屬成形機床消費額603.3億元人民幣(89.7億美元),同比增長3.5%。

    2、典型通用機械設備如工業機器人、金屬切削機床、叉車等主要的資本品產量數據清晰可見,需求周期變化時間跨度約為43個月。通用機械行業需求主要來自于離散工業居多,需求靈敏度相對庫存數據整體而言更高,需求周期領先庫存數據變化6-12個月左右。根據歷史周期測算,預計新一輪上升周期的啟動時間為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從前瞻指標看,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數據領先國內訂單1-2個季度,其增速已在今年5月見底并形成上升趨勢;企業中長期貸款數據領先通用機械行業需求6-12個月,其增速去年底以來呈現回升趨勢。

    3、三大周期共振驅動,2023年本土機床市場高度景氣。(1)政策周期:安全發展要求推動國產替代。頂層設計、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均給予了制造業設備升級換代大力支持。(2)宏觀周期:設備更換周期逐步到來。數控機床上一輪的周期在2011-2014年達到頂峰,10年后逐步進入設備更新周期;短周期看我國處于信貸周期上行階段。在2023年我們預計金屬加工機床的需求將迎來長周期(設備更換周期)、短周期(信貸周期刺激需求好轉)的雙周期拐點疊加。(3)升級周期:制造業升級打開高端機床市場空間。數控機床下游應用領域廣泛,隨著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智能穿戴設備等數控機床下游行業的興起,制造業升級周期上行,我國數控機床產業有望實現更大規模的市場需求。

    4、制造業升級打開高端機床市場空間。數控機床下游應用領域廣泛,隨著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智能穿戴設備等數控機床下游行業的興起,制造業升級周期上行,我國數控機床產業有望實現更大規模的市場需求。數控系統、電主軸是數控機床的頂端技術。(1)五軸數控機床:我國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國產品牌市占率仍然較低。安全是國家發展戰略要求,高端數控機床在高端制造業替代空間廣闊。(2)數控系統:國內數控系統和一流頂尖品牌的差距主要在加工效率、適用場景以及可靠性時長。國內數控系統代表華中8近年在高中低端應用場景逐步豐富,生產環節中問題反饋積累,迭代速度加快,與高端品牌逐步縮小。數控系統進口額在2021年行業較好時候出現進口金額下滑,側面證明國產替代進展加快。(3)電主軸:高速電主軸是數控機床核心元件,決定了機床工作效率、精度、壽命。目前高速電主軸中主軸軸承仍然有差距,國內只有少數軸承企業研制開發了產品。

    利好個股

    華金證券認為,機床行業新一輪更新周期將至,且機床板塊具備經濟復蘇制造業景氣向上的β,建議關注短期訂單表現較好,充分受益經濟復蘇的相關標的海天精工、紐威數控。中長期看,高端機床自主可控仍是最重要的主線,從個股α看建議機床數控系統的相關標的華中數控、科德數控。

    光大證券指出,工業母機是重要的戰略發展物資,安全發展主題下,推進其國產替代十分重要,尤其是提高高端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作為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石,工業母機處于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其技術發展水平直接關系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工業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端數控系統龍頭公司華中數控、擁有高端五軸數控機床產品的科德數控、國產機床龍頭海天精工、拓斯達和宇環數控。

    國海證券認為,看好在安全自主可控背景下的國產替代周期,疊加設備更換周期以及升級周期的三期共振,將帶來機床設備持續的、高景氣度的需求釋放,國產品牌中的優秀供給將逐步走向舞臺中央。(1)自主可控:科德數控、華中數控。(2)中高檔數控機床產品線布局豐富:紐威數控、海天精工。(3)垂直品類深耕龍頭,受益行業beta:秦川機床、宇環數控。

    本文內容精選自以下研報:

    光大證券《安全發展報告之工業母機篇:國之重器,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國金證券《通用機械需求臨近復蘇,首推工業母機》

    國海證券《政策、宏觀、產業升級周期共振下,景氣度有望提升》

    華金證券《通用設備機床板塊2022年報、2023Q1季報綜述(2023-05-07)》

    國海證券《工業機床2022年/2023Q1財報總結:2022年機床板塊業績承壓,2023年有望業績逐步修復》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