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價格戰之下 合資車企的節節敗退
    來源:全景財經作者:全小景2023-03-23 21:29
    (原標題:汽車價格戰之下 合資車企的節節敗退|黃金眼)

    “22萬的C6全是缺點,12萬的C6全是優點?!薄?2萬的C6老氣橫秋,12萬的C6成熟穩重?!彼⒈W絡的調侃,說的正是近日最具熱度的車型東風雪鐵龍C6。

    2023年,新能源汽車在年初打響價格戰后,燃油車也在3月份加入了戰局。

    01、燃油車的“清倉大甩賣”

    3月6日,湖北省聯手東風汽車巨額補貼購車,東風汽車旗下的風神、雪鐵龍、標致、日產等多款車型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價幅度。其中,東風雪鐵龍C6最高優惠9萬元,原先20萬級別的車型,現在12萬元就可以拿下,售價幾乎腰斬。

    降價后,效果立竿見影。目前,東風雪鐵龍C6已在國內多個汽車排行榜中熱度第一。截至3月8日,東風本田日均銷量是2022年同期的3倍,東風乘用車銷量日均增長超180%,經銷商門店客流量為平時的幾十倍。

    隨后,3月8日,雪佛蘭官方發布補貼政策,根據不同車型,補貼金額從2萬-7萬不等。3月9日,上汽大眾發布優惠海報,上汽奧迪A7L、Q6以及Q5 e-tron全系優惠幅度在7萬-16萬元,遠超終端市場的優惠力度。此外,廣汽豐田凱美瑞降價2萬元;2023款上汽大眾帕薩特全系終端優惠3.8萬元;2023款一汽大眾邁騰端優惠幅度3.8萬-3.9萬元;一汽奧迪A6L降價9萬元……

    隨著降價的東風愈演愈烈,一場以補貼為名的汽車降價潮席卷全國。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四川、黑龍江、山西、云南、海南和貴州等數十個省市跟進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汽車消費。一汽系、東風系、上汽系、長安系等多個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先后官宣降價。經銷商也給出了空前優惠,奔馳、寶馬、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也隨之參與其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超40個汽車品牌宣布降價,而這個數字仍在增加,一場轟轟烈烈的“降價潮”呼嘯而來。

    02?、合資燃油車“先降為快”

    東風汽車為何要降價?一方面與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全方面沖擊有關。

    從2023年1-2月整體乘用車零售的銷量數據來看,新能源維持正增長,燃油車的銷量正在加速下滑。數據顯示,新能源銷量為77.1萬輛,去年同期為62.4萬輛,同比+23.5%;燃油車零售銷量為191.2萬輛,去年同期為271.1萬輛,同比-29.5%。

    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今年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31.6%,環比提升近7個百分點,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這一指標直接體現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消費者都去買新能源汽車了,那么對燃油車的需求自然會減弱。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傳統燃油車同比減少了230.2萬輛,而2023年的第一個月,國內傳統燃油車銷量為90.4萬臺,比去年同期減少73.2萬輛,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44.8%。整體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下滑了,燃油車中的合資品牌自然也不能幸免。以東風汽車去年的銷量來看,去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今年更為堪憂。數據顯示,2022年,東風集團汽車總產量為246.07萬輛,同比降11.61%。2023年1-2月,東風集團累計汽車銷量262285輛,同比下降48.48%。

    其他品牌的合資車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2022年,17家國內主流合資車企的總銷量為775萬輛,同比下降11.7%,市場份額降至37.8%,同比下降3.8%。其中,上汽通用銷量103.69萬輛,同比下滑18.8%;東風日產銷量89.79萬輛,同比下滑20.9%;一汽豐田銷量79.93萬輛,同步下滑5.6%。今年前兩個月,長城、東風日產、廣汽本田,以及上汽通用銷量的同比跌幅都超過了40%。

    除了純電車型外,隨著增程式車與插混車不斷出新,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相比純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很好地填補了常年氣溫過低的北方市場,更關鍵是,近年來隨著更多混動車型加入到市場當中,價格也在逐漸下探與燃油車價格形成了互相競爭的關系。

    而在電動化轉型這條路上,合資車企走得遲鈍。其新能源產品迭代速度慢、新意不足、電動化進程過于保守等原因,使其市場份額無法達到正常水準,整體市場空間被不斷壓縮。

    這也進一步地讓合資品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是不肯舍棄燃油車市場的地位,二是追不上自主新能源品牌的步伐。雖然降價并不一定會換來銷量,但是如果別人降價你不降,那么肯定會丟失一部分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被稱為“全球最嚴排放標準”的“國六B”新政將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去庫存”成為眾多車企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

    與國六A相比,國六B的排放標準更加嚴格,要求一氧化碳、非甲烷烴、氮氧化合物等進一步減少,其中碳氫化合物、非甲烷總烴較國六A降低約50%。這意味著,不符合國六B排放標準的車型必須在7月1日前清庫存,而對于車企來說,現在降價出售,無疑是降低虧損的最好辦法之一。

    在全球電動化趨勢下,燃油車車企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是大勢所趨,對于東風汽車等合資品牌來說時不我待,清庫存與轉型升級,恐怕是最后的機會。因此,燃油車不得不選擇“自殺式”降價來清庫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此前銷量低迷的影響,汽車庫存本身就已處于較高水平。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3年1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1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80,環比上升68.2%,同比上升23.3%,庫存水平位于警戒線以上。

    根據測算,1月底汽車經銷商乘用車總體庫存量約230萬輛。其中,高端豪華和進口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70,環比上升65.0%;合資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89,環比上升81.7%;自主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75,環比上升43.4%。

    這也意味著,隨著庫存壓力不斷增大,后續出現類似降價甩賣清庫存的傳統燃油車品牌,只會更多。

    03?、以價換量之后呢?

    在燃油車大幅降價之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早已開啟。今年年初以來,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企紛紛降價。1月6日,國產特斯拉全系降價,最高降幅達4.8萬元,降價后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的價格均創下歷史新低。

    此后,問界、小鵬、哪吒、埃安、蔚來、極氪等品牌跟隨特斯拉降價。甚至連去年銷冠的比亞迪也開始打折促銷。

    以特斯拉為例,在1月16日官宣降價后,特斯拉在三天時間內便收獲了3萬輛新車訂單。根據公開數據,今年2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中的零售銷量約為33923輛,環比增幅達到26%,接近三成。

    隨著新能源車在10萬-25萬的乘用車市場里面的步步緊逼,這一輪燃油車僅靠“自殺式的降價”,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這看起來更像是末日前的回光返照。

    雖然此次燃油車的降價引發了市場熱潮,但從長遠來看,大降價也會提前透支未來消費的需求。

    降價之后,合資車企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把過剩的燃油車產能轉化成新能源汽車產能。這也是為什么東風本田在進行“大甩賣”的同時,其全球首個新能源整車工廠正在武漢經開區加緊建設。

    雖然合資車企們也紛紛開始按下了全面轉型電動化的啟動鍵,但轉型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以上海大眾為例,目前雖然推出了ID.3、ID.4X、ID.6X三款純電動產品,但在銷量上卻變現一般。2022年,上汽大眾ID.家族累計銷量為74858輛,才勉強超過了極氪汽車的極氪001車型銷量(71441輛)。連在合資品牌中轉型表現較好的上汽大眾都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合資品牌了。

    據乘聯會公布的2023年2月數據,合資新能源汽車的單月銷冠smart精靈#1,銷量僅為3616輛,可見消費者對合資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一般。

    總的來說,在技術方面,合資品牌既沒有領先于新能源車企的優勢;在價格方面,其大多數車型都要高于同級別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同樣甚至更低的錢,誰不想要買一輛用料、配置等各方面都更高的新能源汽車?

    合資車企在未來如何能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推出讓消費者買賬的新車型,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固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研發實踐,但市場會不會給其充分的時間,一方面取決于合資車企自身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其他車企的臉色。留給合資車企的時間不多了。

    在這場新的行業大洗牌之下,合資車企能否迅速求變,從產品力上進行革新,盡快推出新車型應對市場需求,是其能否維持市場份額的關鍵。而那些本就羸弱、不堪重負的車企,或許正在被淘汰的路上。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