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破產事件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焦點!
3月12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對硅谷銀行倒閉事件采取行動。與此同時,美國監管機構以“系統性風險”為由,宣布關閉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這是繼硅谷銀行后,三天內被關閉的第二家美國金融機構。在一系列事件催化作用下,美股銀行股發生劇烈波動。截至發稿,美股西太平洋合眾銀行盤前跌幅一度超20%,美股第一共和銀行盤前一度跌幅超70%。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硅谷銀行的倒閉?是否會蔓延到美國其他金融機構?硅谷銀行倒閉,對美股影響多大?又是否會影響到A股、港股?未來是否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后續美聯儲是否會改變加息節奏?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組副主管兼基金經理萬瓊、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
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
建信基金國際投資與業務發展部副總經理李博涵、
匯豐晉信滬港深基金、港股通雙核基金經理付倍佳、
信誠全球商品主題基金經理顧凡丁、
上投摩根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師蔣先威、
國富全球科技互聯基金經理狄星華、
中融基金權益研究總監、研究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寇文紅、
以及華安基金、長城基金等相關投研人士。
多因素導致硅谷銀行倒閉
危機是否蔓延有待觀察
中國基金報:你認為,是什么導致了硅谷銀行的倒閉?是否會蔓延到美國的其他金融機構?
萬瓊:硅谷銀行危機根源是期限錯配:負債端主要是短久期的科技公司存款,資產端主要是長久期的持有至到期的MBS。利率上行導致科技公司一級融資遇冷、提款需求增加;債券價格暴跌導致資產出現大量浮虧;地產壓力加大導致MBS提前還款意愿下滑;這些共同成為了流動性危機導火索,導致了硅谷銀行的擠兌破產。
SVB事件更多是其自身問題所致,風險由該區域性銀行傳導至大型銀行的可能性較低,頭部銀行仍持續受益于利率抬升和廣泛多元的客戶群。其次,SVB及區域銀行在美國銀行債板塊的占比約6%,占比美國投資級板塊比重僅1.5%,對于整體大型頭部銀行債券的傳染性影響較為有限。
最后,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監管環境變化,大型美國銀行或揚基銀行資本水平都受到良好監管,且頭部銀行普遍資產質量處于歷史較好的水平,遭遇資產/負債錯配、或證券投資組合頭寸過于集中導致的流動性事件的概率較小。
魏鳳春:定義硅谷銀行(SVB)的破產屬性非常重要,這是判斷其是否會蔓延,是否會重演雷曼兄弟金融危機,甚至是否引發經濟危機的前提。
從公開的新聞報道看,硅谷銀行的倒閉催化劑是客戶恐慌性擠兌引致的流動性危機,擠兌的背后是面對資產端縮水和巨額損失無法挽回的事實進行股權交易的自救行為,引起股價暴跌,加劇了存款客戶的擔憂。再進一步講是美聯儲加息縮表引致國債利率飆升,硅谷銀行重配的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價格縮水,導致硅谷銀行報表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未實現損失。這是金融視角的分析,金融風險的背后映射的是實業的風險。
硅谷銀行專注于服務高科技企業和未盈利的初創企業的融資需求,疫情初期,美聯儲大放水,2020-2021年美聯儲基準利率只有0-0.25%,融資成本極低,銀行獲得息差的空間不大,為了取得更高額的利潤,硅谷銀行選擇購買傳統意義上風險相對較小的美債和MBS。大放水后通脹加劇,美聯儲的行為使得美元流動性大幅收縮,過去一年科創企業備受打擊,估值縮水嚴重,直接融資難度加大,對傳統的銀行融資依賴程度提升。
上述是從宏觀面上進行的分析,硅谷銀行的風險與該公司的經營理念、治理結構,尤其是風險處置技術是密切相關的。硅谷銀行資產盲目擴張后,公司治理沒有跟上,風險預警等措施失當,以及流動性危機出現后的解決方案欠妥,也都是其破產的直接誘因。
從美國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看,是相當果斷的,算是汲取2008金融危機教訓。根據美國財長耶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主席馬丁發表聯合聲明,FDIC和美聯儲的董事會在與美國總統拜登協商后,批準了FDIC對SVB的決議。
聲明稱,美國正在采取果斷行動,通過增強公眾對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來保護美國經濟。新聞也提及硅谷銀行的儲戶將從13日開始可以提取他們的存款,美國政府用實際行動來支撐存款,并阻止硅谷銀行破產帶來更廣泛的金融影響。
目前看,市場將其定義為個例并無不當,暫時還沒有到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地步。但必須提示投資者,持續的加息縮表使得2023年全球貨幣市場有較高概率出現階段性流動性危機的灰犀牛。當前案例意味著灰犀牛逐漸長大,美國政府需要采取超前的預防措施,投資者也需要繼續密切追蹤相關沖擊潛在的蔓延風險。因為美聯儲加息縮表還沒有結束,其累積效應也將會逐漸顯現。
李欣:硅谷銀行事情其實沒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復雜,主因是在過去幾年貨幣極度寬松下,負債規模迅速的擴張,然后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資產負債錯配,就是久期錯配的情況。
本來這個事情影響可能沒這么大,簡單講就是債券價格下跌了,但只要沒有信用風險,到期后一樣是能把錢拿回來的。但是它的負債端又過于集中,很多科技型企業的存款好多都是期限比較短的,因為加息它們把自己的現金流都取出來了,相對來講出現了擠兌的效果,就是同時遭遇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名義上虧了很多的債券,把浮虧變成了實虧,有一種資不抵債的情況。這時候它想做一些短期借款,在市場上融一把資,引起了市場更大的恐慌,所以最終造成了被政府接管的結果。
這個事件完全不蔓延是不太可能的,它有2100億左右的資產,此次事件后其他銀行可能也會遭受到擠兌,所以也確實有這個風險,但是這次跟次貸危機那時候是很不一樣的,它這就是硅谷銀行的底層資產,沒有什么風險。
同時,它也沒有跟其他銀行的同業負債或者是同業資產,不會因為這個導致風險直接蔓延其他銀行上,現在來看,無非就是擔心其他銀行會不會也遭受擠兌。我認為底層資產不出問題,整個的蔓延風險就不會太大,簡單講這是美聯儲出手救助可以解決的問題。
付倍佳:我們看到硅谷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率上升環境下期限錯配導致的資不抵債。該行負債端存款從2019年底的618億美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底的1892億美元,其將大量存款“短債長投”的同時,客戶結構也過于單一和集中,使得其流動性管理的難度和壓力進一步增大。
而隨美聯儲快速加息,美債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在2022年底以來,客戶類型過于單一的影響爆發,在客戶提現擠兌下,硅谷銀行拋售美債,確認財務虧損,在恐慌擴散加速擠兌的情況下最終資不抵債。我們認為部分恐慌情緒會蔓延到流動性偏緊的中小銀行,“短債長投”不是個別現象,提現擠兌下不排除歐美其他銀行發生類似的風險暴露。
顧凡?。汗韫茹y行倒閉的直接原因是儲戶擠兌,深層原因是疫情后美國過度放水導致的銀行資產錯配以及隨后快速加息造成的資產貶值。
硅谷銀行的倒閉是否就會迅速蔓延至其它金融機構還有待觀察。硅谷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銀行體系中并不算大,而且它的資產結構比次貸危機時銀行的資產結構簡單很多,沒有太多衍生品和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從銀行體系內對其它銀行造成的沖擊應該不大;另一方面,硅谷銀行的儲戶主要是硅谷的小型科技企業,他們在前幾年貨幣寬松時大量融資,但現在現金流大幅惡化需要從銀行取出存款形成擠兌,這個現象有行業和區域特點,并不代表各行業的儲戶都會開始擠兌銀行。
狄星華:硅谷銀行與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類似,都是低息吸納儲蓄,投資于風險小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但關鍵的區別在于,硅谷銀行的客戶群大多是硅谷科技類創業公司,類型單一,每單單量較大,“燒錢”提款也比較猛,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大幅加息,在市場利率快速上行的環境中,硅谷銀行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這一時間的反應非常迅速,當地時間3月10日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 (DFPI)宣布關閉硅谷銀行,并指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作為硅谷銀行的接管方,因此25萬美元以下的存款不用擔心,25萬美元以上的要看硅谷銀行破產清償能夠收回多少資金。不過我們預計硅谷銀行持有的債券處理掉也不會虧損太多,目前為止我們判斷這一事件屬于遭到擠兌出現流動性問題,而不是資不抵債的程度。
鑒于硅谷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小型及初創企業,影響相對獨立,同時監管介入非常迅速,我們判斷蔓延到美國其他金融機構的可能性較小。
蔣先威:硅谷銀行此前持有了較高比例的債券資產,由于去年以來的急升息,致使其所持有的債券價值持續減損,為維持流動性,硅谷銀行被迫賣出手中債券以籌措現金,造成18億美元左右實虧。硅谷銀行接著尋求出售其普通股及優先股籌資22.5億美元,卻引發投資人及儲戶恐慌,硅谷銀行一夜股價下跌超60%,存戶則出現擠兌現象,單日申請提現金額超420億美元,促使該銀行現金余額輪為負值。緊接著,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 (DFPI) 下令關閉硅谷銀行,交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這是 2008 年金融危機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也拖累上周五全球銀行業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硅谷銀行倒閉事發突然,引發市場恐慌,但一來美國相關監管機構迅速介入,處理決斷,加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銀行系統已加強了資本和流動性的監管,并制定新的措施防范風險,本次硅谷銀行的事件不致蔓延至其他體質健全的銀行。
寇文紅:這是一次小型銀行危機,并未引發流動性恐慌,預計不太可能演繹成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因為:
(1)硅谷銀行倒閉有其自身特殊性:它的資產端久期太長,利率又太低(持有的債券的成本太高),在快速加息面前虧損巨大(類似于2022年英國養老金受損);它的負債端因為不受FDIC保護,儲戶迅速擠兌。那些與硅谷銀行業務類似的銀行,也存在類似的風險。不過3月10日(周五)美國10y 國債收益率大跌,可以讓這部分銀行松一口氣。
(2)硅谷銀行與2008年危機中倒閉的大投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和兩房規模不可比。雷曼當時涉及幾萬億美元衍生品;兩房更是規模巨大(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接手兩房時,提供了2000億美元資金,還計劃購買兩房發行的MBS到2009年底),它們出問題會引發金融資產價格動蕩,從而導致風險進一步傳染。
硅谷銀行持有的債券才大約1000億美元,已經拋售的債券才幾百億美元,不會引發債市動蕩,也不會引發其他金融資產價格動蕩,這樣風險就不太會向其他金融機構傳染。
(3)從3月10日美國金融市場的表現看,投資者并沒有恐慌。
(4)美聯儲迅速出手向銀行提供流動性,防止發生流動性恐慌
李博涵:一是前五年快速擴張,對科技行業的依賴性較高。受益于美國2008年之后的長期低利率環境,以及科技行業的蓬勃發展,硅谷銀行通過對科技行業的信貸實現了高速發展??萍夹袠I具有很強的周期屬性,這成為硅谷銀行發展過程中的隱患。
二是風險管理能力較弱,信貸壞賬率提升,債券投資虧損。2020年起,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利好初創科技企業,硅谷銀行獲得了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并將60%的存款投資于長期債券,一般銀行長期債券的持倉不超過20%。
三是宏觀和行業環境變化,客戶擠兌導致銀行破產。2022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債券市場經歷大幅下跌,硅谷銀行出現巨額浮虧。同時,科技公司業務大幅萎縮,現金消耗大,集中取款。為應對取款,硅谷銀行賣出債券,浮虧轉為實際虧損。部分機構客戶意識到硅谷銀行潛在信用風險,發生擠兌。
此外,很難以此預測其它銀行是否會出現類似問題。美國有近萬家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如果有其它銀行倒閉,其本質是類似的,即風險管理能力不夠,硅谷銀行存在明顯的期限錯配和低流動性問題。
大概率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美股后續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中國基金報:你認為此次硅谷銀行的倒閉,對美股影響多大?是否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萬瓊:在3月13日亞洲金融市場開盤前,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以及FDIC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硅谷銀行所有儲戶可以支取其所有資金,同時也對Signature銀行采取類似的措施,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設立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最長長達一年的貸款,以確保銀行有能力滿足存款人需求。此次美國監管以及政府機構應對十分及時且有力,硅谷銀行破產的外溢影響預計較為有限。
應將三個問題統合思考:系統性金融風險、加息影響估值、衰退影響盈利,本次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等于在估值和盈利兩類常見問題上突然增加了金融風險的考量,而這個考量對美股估值有兩重影響,如果風險增大真的導致加息預期因此弱化明顯(尚未觀測到這一點,當前弱化可能因為非農數據的失業率和薪酬細節),那么有利于股市估值,但是風險偏好降低。
若無法扭轉而形成負面加強型的正反饋,則不利于估值。而對于美股盈利,即便成長型科技企業不能代表整個企業部門,硅谷銀行倒閉事件也已經提醒了投資者美聯儲加息對企業投融資成本和行為的影響。投資者將很快看清楚,美股到底在交易什么。
總結而言,對于美股大勢,一方面短期而言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低,加息預期快速下降的概率低。另一方面,考慮到部分中小銀行存在類似問題,短期硅谷銀行風險事件帶來的恐慌情緒可能仍會蔓延和反復對風險偏好帶來負面影響。整體來看,影響仍偏負面,美股短期或加大波動。
其次結構上,盡管SVB事件本質上是與銀行相關的金融風險,但由于其與科技創新行業的關系密切,對科技企業的影響反而可能更大。
魏鳳春:宏觀事件對投資的影響需要考慮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宏觀事件分析需要確定其影響的邊界,夸大或縮小都影響投資的效率。美國持續加息或會引發金融風險,從而增大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這已經成為共識。
之前的貝萊德風險事件以及目前的硅谷銀行破產案件,之后不可避免的其他風險事件的出現,都會對投資產生沖擊,但這些事件目前看不會影響市場的趨勢,對節奏的擾動則是必然的。
硅谷銀行的倒閉讓非系統性重要銀行的風險劇增已成事實,充分下跌后其風險也基本釋放。市場擔心的是硅谷銀行綁定的正在成長的新興產業,因為失去正常的融資而縮水或夭折,這些公司的成長是美國股市核心的價值所在??紤]到持續一年的流動性收縮已經大幅度地打壓了公司的價值,硅谷銀行破產對這些科技成長的傷害只有量的變化,而無質的影響。
加之,市場憧憬美聯儲擔憂金融風險擴散而有可能延緩加息的步伐,市場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利好。因此,短期對美股構不成實質的利空,也不會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李欣:對美股會不會有風險,我覺得銀行板塊可能會恐慌一下,如果政府出手救助的話,應該后續的風險就不會太大了。這事如果對美股有風險的話,可能要關注一下科技類型的,包括初創科技和初創醫藥類型的企業,他們的風險主要是過去硅谷銀行有很多科技類或醫藥類企業把一些資金放在這做存款,這類資產可能相當一部分比例是不能受到存款保險保護的,那么硅谷銀行倒閉后,他們的存款會受到多大的損失是一個潛在風險。
至于金融系統的風險,我覺得概率不大,它沒有什么同業資產,同業負債,不會引起一片銀行的實質性風險,只是大家可能會去擠兌其他銀行,所以如果政府有出手救助的情況下,應該不至于有太大的風險。另外,如果你的存款不是過于集中在一些大的機構,比如零售的存款比較多,那它是受很多存款保險保護的,就沒必要去擠兌。所以對于硅谷銀行來講它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一個特例,不會蔓延到整個金融系統。
付倍佳:SVB 事件有可能會抑制市場風險偏好,不排除引發美股進一步調整。我們認為影響較大的行業包括金融、科技和醫藥生物,前者是流動性沖擊,后兩者是一級初創企業風險暴露大,短期或影響細分行業景氣度及融資環境。
我們看到近期除硅谷銀行破產,還有黑石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違約、專注于數字貨幣的銀行Silvergate破產等風險事件發生,這是加息周期下的滯后反應,是流動性沖擊的警鐘。但觀測整體金融部門的杠桿水平及FRA-OIS利差等流動性指標,目前仍處于健康水平,且美聯儲尚有充裕手段提供流動性支持。
顧凡?。汗韫茹y行的倒閉目前更多是從風險偏好上影響股票市場,因為該銀行的客戶主要是小型科技企業,對大企業并不產生直接沖擊。而且,本次美國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對硅谷銀行采取了迅速果斷的處理,一定程度上能弱化這個事件的影響。
但我們也看到,硅谷銀行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第一家倒閉的銀行,表明美國的金融體系出現了裂痕,這可以說是大放水后迅速加息的結果。雖然目前我們不能判斷是否會出現更大的金融問題,但目前金融體系的壓力正不斷變大,需要警惕。
蔣先威:首先硅谷銀行的破產主要是由于利率期限錯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與之前雷曼銀行倒閉引發的次貸危機并不相同,并且硅谷銀行的資產本身的信用風險較低。因此,此次事件風險蔓延的可能性較小,料不會引發美國金融系統性風險。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事發后表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相關監管單位有能力處理此一事件,不致成為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美東時間12日晚間,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表聯合聲明。聲明指出將采取果斷立場行動,通過加強公眾對銀行系統的信心來保護美國經濟,確保美國銀行體系繼續發揮保護存款和促進經濟增長。聲明同時指出,自3月13日起,硅谷銀行的儲戶將可以使用帳戶中的資金。
狄星華:據我們的觀察,只有比較小的或者初創型公司才會把絕大部分的資金都放在硅谷銀行一家銀行,大型公司的存款還是比較分散的,而且監管介入也比較及時,有助于避免風險擴散。美國2月非農數據連續第二個月超出市場預期,市場開始降低美聯儲加息預期并且開始展望年底降息。那么在長期利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基本被打破的情況下,我們預期硅谷銀行倒閉對于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影響較小,不過短期內可能使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大概率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李博涵:認為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因此對美股的影響也較為有限。
一是上周五監管機構迅速采取行動接管硅谷銀行,阻止危機蔓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2020年之后美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房地產價格上漲,美股在2020年和2021年也有較大幅度上漲,居民財富效應顯著。2022年美聯儲加息后,美國就業狀況一直超預期。因此美國銀行業的主要對私貸款——美聯儲統計的消費貸和房屋按揭貸款壞賬率均處于歷史低位。
三是投行業務受到2022年股債市場的影響,部分業務收入下降,但對資本金并不構成威脅。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銀行業的自營業務受到嚴格監管與限制,因此這方面出現大規模資產減計的風險也較低。
四是美聯儲迅速采取行動,為銀行注入流動性。當地時間周日美聯儲宣布一項新的緊急貸款計劃,以阻止其他銀行發生類似擠兌。根據新的緊急貸款計劃,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將能夠將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抵押為現金,并且銀行可以按面值質押抵押品,這有望消除銀行在面臨壓力時迅速出售資產的需要。
華安基金相關投研人士:“逆風而行”配置美股的三大理由:1.短期硅谷銀行事件導致市場情緒過于悲觀,美國監管層已介入處置風險,美股后續有望迎來估值修復。2.金融風險加劇,美聯儲加息所承擔的壓力加大,同時薪資增速放緩,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利好美股估值修復。3.納斯達克100指數云集全球科技股龍頭,科技公司持續降本增效后盈利改善。
美聯儲貨幣政策仍將以通脹為目標
中國基金報:此次事件是否會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加息周期是否還會延續?
萬瓊:未來美聯儲緊縮節奏判斷將重回通脹邏輯,但考慮到美國銀行流動性壓力,預計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也將更為謹慎。截至北京時間3月13日上午,美聯儲3月加息25bps概率已上升到98.9%,CME數據預測美聯儲今年3月和5月各加息25bps后將停止加息,利率終點在5.0%-5.25%。這與上周鮑威爾講話的方向有所出入。美國時間3月7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參議院聽證會時表態認為如果經濟數據需要加快收緊政策,美聯儲準備加快加息步伐,美聯儲的利率水平可能會高于此前的預期。受此影響,北京時間3月8日早晨美聯儲3月加息50bps概率曾驟升到74.9%。
魏鳳春:此舉會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但不會停止加息的步伐。我們一再強調,年初市場對本輪美聯儲貨幣政策放松預期過于樂觀,通脹根源尚未解決,貨幣政策放松余地較小。有投資者認為硅谷銀行事件會使得美聯儲停止加息步伐,甚至可能降息,這仍然是過于樂觀的。
上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聲稱美聯儲仍有可能因為強勁的就業和回升的通脹加快加息,市場利率可能最終高于此前預期,不宜過早放松政策。發言后,2年期美債利率沖上5%,美債利率倒掛幅度進一步加深,引發全球資產價格波動。當前美國經濟尚未出現促使美聯儲政策轉向的因素,貨幣緊縮和利率高位維持的時間會比以往周期更長,這在資產定價方面尚未完全反映。這也是今年市場潛在波動的風險來源。
李欣:對于貨幣政策大家都是見仁見智的,這事本質上還是因為加息,加息的過程當中導致債券大幅下降,包括美國國債整體的利率應該漲了三個多點,這個國債利率非常的高,也導致整個國債跌。但此次事件后我覺得有可能會再考慮把預期打下來,可能還要再看數據上的變化。
付倍佳:我們認為此次事件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會讓美聯儲再三考慮加息的速度與空間,以平衡金融風險。美債長端利率在SVB事件后迅速回落,市場大幅打消3月加息50bp的可能,流動性沖擊帶來的金融風險將加息問題復雜化。在高通脹延續的背景下,我們認為美聯儲會更傾向于溫和加息。參考2022年9月英國央行面臨高通脹與國債拋售危機時的做法,是在加息同時緊急購債以穩定金融市場。
顧凡?。汗韫茹y行破產事件后,10年期美債利率回落至3.7%左右,市場對聯儲加息的預期也出現下調,表明大部分投資者認為聯儲會因此次風險事件調整貨幣政策。但我們對此持謹慎態度,因為美聯儲本輪快速加息的主要目標是通脹水平,應當要容忍金融體系出現一定的負反饋。
我們傾向于認為,美聯儲貨幣政策仍將以通脹為目標,若通脹能順利得到控制,經濟衰退或金融風險可能會更快進行寬松,但若通脹問題不能解決,只要風險仍在可控范圍聯儲依然會繼續原本的加息路徑。
蔣先威:硅谷銀行事發生后,市場對美聯儲3月升息的預期再度出現大轉:截至3月12日,芝商所FedWatch工具的數據顯示,預期美聯儲3月會議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81.2%, 加息50基點的概率降至18.8%。
本次事件表明,美聯儲自去年以來急升息的動作,已經對金融體系和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即將召開的3月議息會議中,美聯儲在致力抗通脹的同時,也或需將對金融系統的沖擊列入考慮,3月的升息幅度仍充滿不少變數,包括本周即將公布的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零售銷售及生產者物價指數,以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均將牽動3月的最終利率決策,投資者宜以更中長期的市場趨勢來進行投資布局。
狄星華:硅谷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小型及初創企業,影響相對可控,同時美國通脹仍處于高位,我們認為此次事件不會導致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加息周期大概率接近終點,我們也看到上周五美債收益率全線走低。
寇文紅:硅谷銀行倒閉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提前結束加息。
此前3月7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稱:近幾個月,通脹一直在放緩,但通脹率回落至2%還很漫長。最近的經濟數據強于預期,表明利率的后續水平可能會高于之前的預期。如果整體數據暗示有必要加快緊縮,美聯儲就將加快加息步伐。
這個講話導致市場上調了對加息次數和幅度的預期,此前預期3月22日、5月3日各加息25bp,上調為3月22日加息50bp,5月3日加息25bp,6月中旬或7月下旬還可能再度加息25bp。硅谷銀行的倒閉,將促使美聯儲關注加息對金融機構資產端、從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從而提高對通貨膨脹率(核心PCE)的容忍度,放緩加息預期,或者提前結束加息。
長城基金相關投研人士:硅谷銀行目前所面臨的破產困境具有個體特征,尚不足以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具體來看,硅谷銀行可出售證券與持有到期證券占比處于50%以上的高位,而其余銀行多處于20%-30%的平均水平,較硅谷銀行而言,流動性壓力相對較小。
另一方面,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持續收緊,銀行持有的證券規模大幅縮水,金融穩定將成為聯儲政策轉向的重要制約。復盤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期間,多輪加息周期尾聲往往伴隨地產、股市或債務危機出現,可見金融穩定也是其貨幣政策制定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李博涵:我們認為硅谷銀行事件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的可能性較大。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是美聯儲的重要工作職責,硅谷銀行被接管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落,美元指數也出現下跌,這表明,市場預期美聯儲會謹慎考慮硅谷銀行事件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可能降低加息力度。
對于加息周期是否還會延續,如果硅谷銀行事件就此止步,加息周期或將延續,只是力度有所減輕;如果事件繼續發酵,引發更多銀行擠兌,美聯儲可能會通過降息化解危機。
A股、港股影響較小
中國基金報:這一事件是否會影響到A股、港股?
萬瓊:1)2月以來,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雙雙走強,但非農數據后美聯儲極致鷹派預期或有緩解,因此美債利率短期上行空間有限。因此若未發生硅谷事件,對于中國資產而言,2月以來持續增加的外圍流動性壓力眼下實際上起碼是邊際緩和的。
2)進一步考慮硅谷銀行事件,若后續風險傳染、美股風險偏好快速下降,考慮全球權益市場聯動性,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同比承壓、市場波動性加大。但在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美元指數也難因避險需求大幅上行,對A股影響整體可控。中期而言,權益市場仍回歸自身盈利與估值邏輯,硅谷銀行事件影響有限。
魏鳳春:某種程度上,這一事件對A股是利好。硅谷銀行的破產預示著美國經濟衰退的必然,金融風險的持續演繹有可能會增大經濟風險,甚至投資者已經預示持續加息必然帶來經濟危機的擔憂。
相比美國經濟,中國經濟的確定性更強。從政策上看,換屆后的政府描繪了從基層干起,腳踏實地,浸潤中國經濟最具有活力的改革開放經驗以及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政府施政藍圖。
從投資的視角看,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中國資產的紅利,在世界局勢不確定、不穩定的大形勢下,中國顯然已經成為價值投資的高地。從公布的數據看,中國經濟數據整體表現尚可,處在溫和筑底修復的階段,奠定了A股溫和上漲的基礎。
李欣:從資金面上來看,大家也會擔憂說會不會出現像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所以短期的情緒上已經反映過了,后續對我們的銀行說實話是并沒有太大影響的,我們的銀行的資產結構,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銀行都是正常的百分之五六十的貸款,利率上升過了一年,貸款重定價收益率就上去了,不會受損。而且買債的比例一般情況下都不算太大,所以受的影響說實話也比較小。
所以我覺得對整體A股的這個影響,目前看主要還是一個情緒,實質上無論是對于美國的金融體系,包括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系統性風險的概率都是很小的。
付倍佳: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看個體公司及其客戶在硅谷銀行的存款或投資的暴露情況,判斷現金流受到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長端利率及美元指數下跌、中美盈利周期錯位進一步放大有利于中國資產在全球的吸引力。我們看到近幾年宏觀環境變化快、地緣政治擾動多、企業盈利差異大的情況對投資者投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也呈現波動性加大的特征。建議投資者選取專業投資機構,著眼中長期回報。
顧凡?。簢鴥茹y行業務結構、金融體系、貨幣政策等與美國均不具可比性,此類風險在國內幾乎沒有可能發生。對A股的影響更多可能是風險偏好下降。
蔣先威:美國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初期,由于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依現行法規,在相關資產清算之前,儲戶只能獲得最高25萬美金的保障。由于硅谷銀行的客戶結構特殊,儲戶大多是全球的科技創新公司,其存款大多遠高于25萬美金,因此造成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新創公司面臨立即的流動性危機,相關公司經營及股價也遭受嚴峻的考驗。
但在3月12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表聯合聲明,表明已制定相關計劃,為硅谷銀行的儲戶提供資金支持,所有硅谷銀行儲戶自3月13日起,硅谷銀行的儲戶將可以使用帳戶中的全部資金,相關創新企業的危機暫時解除,料股價也有望企穩。
狄星華:我們認為對A股影響較小,中國企業在硅谷銀行的存款很有限,大概率不會影響到公司經營。
寇文紅:硅谷銀行倒閉不會造成全美金融行業流動性危機,因此對全球金融市場不會有大的影響。對A股的影響只限于情緒層面,A股投資者不必過度恐慌,如果出現短期調整,預計后續可能會出現均值恢復。
李博涵:該事件對港股和A股的負面影響較小。如果美聯儲因此下調加息幅度,還可能帶來正面影響。硅谷銀行事件令美股下跌,短期內全球投資者避險情緒可能提升,或將降低股票倉位,港股和A股可能因此“被動減倉”,上周港股和A股的下跌或已包含這一利空因素。
如前所述,如果美聯儲改變了貨幣政策的收緊程度,對港股和A股則可能是利好。
QDII海外權益類產品短期波動或加大
中國基金報:這對QDII產品是否會產生影響?對投資者布局有哪些建議?
萬瓊:對QDII產品來說,硅谷銀行事件對基金公司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QDII產品采用境內主托管+境外次托管的形式,境外次托管可能還會使用當地托管機構來托管證券。關聯各級機構較多以及托管業務的復雜性也給QDII產品的風險控制帶來了挑戰。
整體來說,一方面基金公司和境內主托管行選擇的境外托管行一般為業務廣泛、評級較高的銀行,其風險抵御能力高于絕大多數美國銀行;另一方面國外監管機構也有相應的監管法規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因此硅谷銀行的事件對QDII產品的托管安全影響較小。
對投資者來說,需要充分了解QDII基金投資的特殊性以及風險,仍然可以通過國內QDII基金的方式來參與全球市場的投資。
魏鳳春:對QDII產品會產生影響。QDII產品的結構必須優化,在大類資產布局上充分考慮美股的風險,結構上更考慮估值與業績的匹配。
從全球配置的角度看,投資者對港股與A股的價值應該重新認知。鑒于中國高質量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建議關注數字經濟和央國企重估主線的投資機會,其中自主可控的主線包括數據要素、數據經濟、數據安全,以及硬科技的半導體設備、材料、醫療器械等。自主可控為長期主線,可逢低關注。短期情緒較高,可先從低布局。對于港股,交易擁擠獲得修正,可逐步逢低關注。恒指下跌一月有余,換手率大幅下降,交易擁擠情況明顯緩解,逐步進入布局期。
蔣先威:3月1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財政部長葉倫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格倫伯格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發表后,美國三大股指期貨、A50及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期貨均出現上漲,顯示有效緩解市場短期恐慌,QDII市場產品短期內出現大幅回撤的概率降低。
不過,成熟市場通脹仍居高位,經濟尚有韌性的情況下,未來或仍有持續升息的必要。但在硅谷銀行破產事后,整體升息節奏或將放緩,因為在3月會議之后,美聯儲年內仍有6次的議息會議,美聯儲可以在兼取金融體系風險的情況下更從容的應對通脹;另外,即使利率峰值預期提升,年內利率見頂仍是大概率事件,從中長期的視角來看,成熟市場利率債及投資等級債仍是值得投資人留意的配置。
顧凡?。簩DII海外權益類產品短期波動可能會加大,但并不改變今年海外經濟走弱和通脹隱憂的配置邏輯。
狄星華:在當前的高利率環境下,投資海外市場要更加關注現金流是否健康。
李博涵:比較看好今年港股的投資機會。一是二月港股出現回調,當前港股已經回到去年年底水平,再次為投資者提供了低位布局的機會。二是受到硅谷銀行事件影響,美聯儲可能會調整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美股可能因此上漲,港股也有望受益。
三是經濟基本面支持港股回升。從中觀高頻數據看,3月上旬終端需求繼續好轉,35城地產銷量同比轉正,鋼廠鋼材產量增速、沿海電廠發電耗煤增速雙雙轉正。四是兩會順利結束,新的促經濟、提效率、增質量的經濟改革政策有望推出。因此今年“政策引領經濟,引領市場”的主線不會變化,這也是我們看好港股的核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