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其中,數字經濟是數字中國的重要支撐之一,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科創板開板以來,一直高度重視服務數字經濟發展,重點支持數字基礎設施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大力培育數據要素產業鏈企業,不斷拓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數字技術應用領域,以數賦智帶來實實在在的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果。
截至2023年3月10日,科創板共有67家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合計市值達6266.31億元,其中近四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度合計實現營收601.57億元。
資本賦能 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
科創板數字經濟企業借助科創板平臺,前瞻布局衛星互聯網、6G網絡技術、云計算等多個領域,有效優化國家算力及通信基礎設施,合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底座。
航天宏圖是國內衛星應用與運營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受益于衛星應用市場的持續擴大,2022年度公司營收大幅增長68.72%,凈利潤同比增長34.34%。公司用好再融資資本工具提前錨定“數據+服務”的戰略優勢,通過可轉債募資10億元穩步推進國內首個商業InSAR星座建設進程,彌補目前國內雷達衛星數據資源缺口。3月30日,公司首組“宏圖一號”一主三輔SAR衛星星座將在太原發射。
信科移動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集移動通信系統設備與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于一體的企業,伴隨5G技術發展實現騰飛,公司近年通過專利許可或授權已在手機終端領域形成數億元收入。上市后,公司著力擴展“5G+”的應用場景,三個募投項目均聚焦5G通信技術的應用,總投資金額30億元。同時,面向6G通信技術發展,公司亦深度布局研究星地融合、超大規模天線、網絡智能化架構等多個技術方向。2023年2月,公司在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聯合中國信科發布了《全域覆蓋場景智聯-6G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為6G應用的探索做好充分技術儲備。
優刻得作為科創板首家公有云領域上市公司,牢牢抓住國家實施“東數西算”重大戰略的機遇,投入首發募集資金及定增籌資自建的上海青浦云計算中心和內蒙古烏蘭察布云計算中心“一東一西”,分別位于長三角、內蒙古兩大樞紐節點內,合計規劃投入9000個機柜,其中上海青浦中心IT裝機容量規模為30MW,首批客戶已于2023年1月實現上架,未來將有效滿足政企數字化需求。
技術驅動 貫通數據要素垂直發展產業鏈
隨著政策信號密集釋放,數字產業化將成為我國實現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的重要助推器。需求端,先進算力與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等熱點領域的技術突破催生了對于數據要素的大規模需求與更高的處理要求,數據要素產業鏈擴容迫在眉睫。
科創板目前已成功打通數據要素全流通的產業鏈格局,數據存儲領域的星環科技,數據加工及流通領域的海天瑞聲,與包括奇安信、安恒信息在內的多家數據安全領域企業在上市后發展升級??苿摪遘浖髽I以技術帶動數字產業化市場發展,加速軟件行業國產替代,讓數據要素在新產業新業態中實現健康增值。
伴隨細分龍頭爭先涌現,數據要素的生命周期不斷完善。2023年科創板數據復制軟件小巨頭英方軟件的上市,填補了數據復制環節上市公司的空白,市占率穩居國內第一、國際第三。面對業務多樣化、數據結構多元化對數據存儲提出的新需求,星環科技自主研發了多模型數據統一存儲的大數據分布式存儲管理平臺,率先實現“一庫多用”,挖掘了數據存儲領域的新增長亮點。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62%。
把握“大安全”和“數字化”雙主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與保障。2023年1月,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十六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數據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數字安全產業的護城河角色愈發凸顯。網絡安全企業在科創板已體現出集聚效應,2022年度10家網絡安全領域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36.50億元。其中,網絡安全龍頭企業奇安信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扭虧為盈。目前,奇安信已成為首家獲得全套數據安全產品測評資質證書的網絡安全企業,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多、品類最全、覆蓋最廣的網絡安全企業。
數實融合 打造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生態鏈
數字時代,百家爭鳴,數字技術既豐富了傳統行業升級轉型方式,又加速行業與行業之間“破壁融合”,讓數字產業化向縱深發展。工業軟件行業及信創領域的蓬勃發展促使傳統制造業通過物聯網、智能調度等前沿技術優化供應鏈,實現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衍生出人臉識別、自然語言交互等功能,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醫療、安防等各個領域,推動數字經濟建設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
人工智能行業代表公司格靈深瞳以三維視覺技術鑄成核心技術壁壘,2022年度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公司深度賦能包括金融、安防、軌交、體育在內的多個行業,例如通過體育大數據分析平臺和操作軟件對學生運動過程中形成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精準評估、輔助決策,構建綜合性學生體能提升路徑,助力智慧校園體育建設,目前相關產品已經在國內多所學校進行試點。過去聚焦于消費電子領域的AI視覺技術領軍企業虹軟科技,近年在智能座艙領域找到業務第二增長曲線,通過核心產品平臺VisDrive一站式車載視覺解決方案平臺從安全駕乘、人機交互、娛樂生活等多方面為智能汽車打造安全舒適的駕乘空間。
嘉和美康長期深耕醫療信息化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領域,自主研發了智能醫學數據平臺,成功覆蓋了智能診前服務、臨床決策支持、病歷內涵質控及大數據科研等不同應用場景的醫療AI系統,實現對“診前-診中-診后”全量醫療數據的全流程閉環應用,豐富了醫療數字化提供電子化、自助式、智慧式醫療服務的內涵。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71%,實現凈利潤5,435.90萬元,同比增長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