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無奇的魯西南平原上,一場回歸農村的“人口逆遷徙”,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返鄉高材生、本地年輕人、外地技術人才、產業上下游配套商……蜂擁而至山東菏澤下轄的多個鄉鎮。
作為華北鄉村,這里不僅難得地改善了人口外流問題,還逆勢將常住人口的年齡結構降低了3歲,18-35歲年輕人群占總人口比重明顯上升。
很多人都難以想象,村里的企業竟然能開出過萬月薪吸引年輕人就業;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也絕不是為了打工,幾乎個個追求闖蕩一番事業,大大小小的“老板”數不過來。
近幾年,菏澤發展最為典型的曹縣,更是憑借“北上廣曹”、“宇宙中心”火爆出圈。
外界忽然發現,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里,卻有著全國最大的演出服和漢服基地,棺材出口占據了日本棺材市場的90%,淘寶村里更是家家做電商、人人開網店,年銷售額超百萬幾乎稀松平常。
是什么讓原本貧瘠的鄉鎮不僅逐步摘掉了“欠發達”標簽,還引領了產業疊加效應,在廣袤的農村地區,闖出了一條產業與人才同步提檔升級的繁茂之路?
透視菏澤,剖析其人才“逆流”背后的電商經濟圖譜,探尋淘寶村人才回歸與產業升級的共振密碼,或也將為鄉村振興覓得一著妙手。
年輕人的新選擇
“三、六、九,往外走”,春節過后,年輕人集中外出務工,幾乎是冀魯豫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共性。他們也帶走了家鄉的生機,留下來的老人們,則在日頭下重新數著孩子們360天后的歸期。
但在菏澤曹縣的大集鎮、安蔡樓鎮、閆店樓鎮、莊寨鎮,單縣的郭村鎮等淘寶村分布集中的鄉鎮,卻呈現出一派相反的景象。
同樣是河流冰封,樹丫光禿,人的構成卻大有不同。
90后任艷告訴記者,她的同學、親戚家孩子等等所有認識的年輕人,現在幾乎全在老家發展,都涉及演出服生意,人人手中經營著網店,年入百萬并不罕見。
任艷是曹縣大集鎮丁樓村一名地地道道的“淘二代”,大學讀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后即回到老家,和父母一同打理演出服生意。她的結婚陪嫁,也是父親送出的兩個淘寶店鋪。
目前,任艷與丈夫經營著一個天貓店鋪、兩個淘寶C店,年銷售額約為二三百萬元。元旦文藝匯演是他們最為忙碌的小高峰時期,有些年份,僅憑這一個節日,就能達到上百萬的銷售額。
與近期流行的“小鎮貴婦”有重疊之處,任艷和她同在當地的很多同齡人一樣,在縣城擁有豐厚的房產,代步車是寶馬,孩子在縣城讀書,家庭與工作兩不誤。
相對于任艷歸鄉的“順理成章”,任安普“北漂”7年之后選擇返回家鄉創業的經歷,則帶著他們這一代年輕人從“大城市掙生活”到“回老家搞事業”的縮影,家鄉電商產業的高速發展,圓了他們“現代桃花源”的夢。
1989年出生的任安普,2011年-2017年在北京做軟件開發工作,一線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漂泊感,始終在他心中敲著焦慮的錘。
2014年,任安普的妻子先一步回到曹縣大集鎮,試水演出服買賣,任安普則在北京一邊干著本職工作,一邊兼顧家里網店的運營。
電話那頭,妻子描繪著家鄉的改變和未來前景,兩人共同認可:如果回到老家做演出服的電商生意,對任安普來說,不僅能夠將現有的20多萬元年收入拉高一個層級,更意味著可以實現對父母妻娃的陪伴,非常值得一試。
2017年當年,任安普回到了大集鎮丁樓村,當時村子里電商的氛圍已經很濃厚,夫妻二人借助電商渠道,也將演出服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任安普對現在的生活節奏非常滿意,每天早上,從縣城的家里把孩子送到學校,就開車到村子里忙生意。下午4點多再從村子里開車去縣城接孩子放學,回到縣城的家里之后,一家人輔導孩子學習、陪孩子一起晚一會兒,就可以安心進入夢想。
“豐?!?、“踏實”、“幸?!?,是任安普透露出來的狀態關鍵詞。他告訴記者,在家鄉搞事業也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那樣繁瑣,與前些年貧困時期不同,現在“家長里短”不再是話題的中心,年輕人坐在一起聊的都是產品的款式、面料、元素、貨源、銷售渠道等等“正經事”。
從這些年輕人身上,幾乎能看到統一的“人生贏家”標配:事業扎根在老家、父母在身邊、孩子在縣城讀書、代步車普遍是寶馬奔馳,雖然忙碌,卻由內而外透著“松弛感”。
這也是菏澤縣域經濟的縮影。
“曹縣大集鎮原本產業薄弱、資源匱乏,人都往外跑。但你現在去看一看,大集很有活力,到處都能看到年輕人?!?來自山東曹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王銀香也關注到了鄉村人口年齡構成“逆生長”的現象。
據王銀香調研:“近十年曹縣大集常住人口增加了近一萬人,吸引了8000人返鄉創業,這些人力不乏海歸人才、返鄉博士、運營高管,淘寶等電商在其中是主要推動力?!?/p>
(大集鎮近十年人口變化趨勢 資料圖)
實際上,不只是大集鎮,也不只是曹縣,電商帶動傳統產業呈幾何式發展之后,年輕人的回歸“水到渠成”。
長期研究淘寶村和農村電商的學者、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羅震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的團隊近年結合“六普”、“七普”的人口數據,以及各地方政府統計的人口數據等做過一個分析,發現淘寶村、淘寶鎮發展較好的鄉村地區,人口回流現象明顯。這一現象不僅存在于浙江、廣東等經濟相對發達、電商整體發展規模較大的省份,在山東曹縣、河北肅寧等相對欠發達地區的鄉村中也可以觀察到。
“曹縣過去是勞務輸出地,即使到現在戶籍人口數還是大于常住人口數。但現在我們在大集、安蔡樓這些淘寶村最密集的鄉鎮發現,不僅人口一直在增長,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量的差距也在逐年縮小。隨著人口回流規模的擴大,人口流失趨勢基本得到了遏制?!绷_震東說。
究其原因,羅震東認為,最關鍵的就是,電商和地方產業相互促進、形成合力,推動了鄉村產業振興和就業崗位的增加。比如大集鎮南部的丁樓村、孫莊村最初借助電商一步步做大演出服、漢服市場,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釋放出大量創業就業機會。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位于曹縣普連集鎮圓夢新村的一家主營家具等木制品的企業,年后也在擴大招聘,美工、運營、推廣、主播、客服等工種都在招攬人才,其中,運營崗開出的薪資是7000-12000元。
鄉村變熱土
“城市容不下肉身,家鄉裝不下靈魂”,是近幾年流行的網絡熱梗。所有人都知道老家的成本更低,若能保證收入水平,又能落葉歸根,何樂而不為,關鍵的難題在于,老家是否有商業土壤。
以曹縣為代表的菏澤縣域,能打破當代“無解困局”的故事,也是起源于一段草莽創業史。
回溯曹縣電商產業的崛起,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就是任慶生。
任慶生就是前述“淘二代”任艷的父親,正是他,帶領丁樓村發展了演出服生意,并輻射到大集鎮、甚至是曹縣的電商氛圍。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任慶生的妻子周愛華通過踩縫紉機制作影樓服裝補貼家用。2009年,村子里的大多數人都還不會鼓搗電腦,任慶生憑借一臺笨重的臺式電腦,打開了網上服裝店的大門。
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是,2010年,任慶生家的網上服裝店通過銷售影樓服,賺了8000元,幾乎是當地農民全年種地收入的4倍。隨后,村民們便跟著任慶生學習開網店,影樓服也慢慢拓展至演出服、漢服等相關領域。在他的帶動下,2011年丁樓村經營演出服裝的網店發展到100余家,同年任慶生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并擔任了大集鎮淘寶產業商會會長,引導村民和各個電商企業有序競爭,健康發展。
據任艷回憶,她大學畢業返鄉時,產業鏈還不完善,當時寄快遞要去縣城,縣城很多商家也都不知道什么是支付寶。
后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演化和當地政府的扶持,快遞物流公司遍布村、鎮,電商物流體系四通八達,面料、輔料商家順利在大集鎮聚集,鎮上、村里有印花的車間,甚至有拍產品圖的攝影工作室,演出服上下游供應商一應俱全。
截至2022年,丁樓村全村300戶農戶家家有淘寶網店,注冊表演服飾公司40余家,帶動千余人家門口就業創業,全村年銷售額達到4.5億元。
而大集鎮從2010年起從0起步發展電商,如今下轄25個行政村全部都入選“中國淘寶村”。
這十多年間,大集鎮的常住人口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大集鎮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甚至吸引到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創業定居,整個鄉鎮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
“返鄉博士”胡春青,是大集鎮頗為知名的“后來者”。
胡春青是大連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學博士,其妻子學習的是美術專業,擅長服裝設計。2014年,看到家鄉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演出服飾電商發展的優勢,夫妻二人決定返鄉創業。
當地演出服電商產業的基礎,讓他們迅速熟悉了服裝生產、銷售等環節。而且,胡春青在材料學和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加上妻子在演出服設計上的優勢,很快,他們的“風格店鋪”就脫穎而出,后來者居上。2021年,胡春青夫婦的演出服銷售額突破了1000萬元,他們租用了村里的扶貧車間,開辦了自己的加工廠,還帶動了周邊20名村民和3個貧困戶就業。
從在青島開公司到成為“漢服王三哥”的王逢青,兩年內實現了短視頻平臺粉絲近6萬人的成績,年銷售額也順利突破了千萬元。
電商經濟的發展,不只是體現在演出服領域,當地傳統產業的“入網”,也為業績帶來了數倍拓展。
前述全國人大代表王銀香,另外還有兩個身份,除了是曹縣五里墩村的村支書,還是高科技農牧企業銀香偉業的董事長。菏澤當地知名的“歸一”牛奶,正是銀香偉業旗下的產品。
“牛奶、歸一牛奶”,這樣的吆喝聲應該是菏澤所有90后共同的童年激活碼。20年前,每個昏沉的夏日午后,窗外小三輪傳來的“歸一牛奶”,一下子把期待值拉滿了——每日“奢侈品”來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乳業巨頭對下沉市場的圈地,也讓歸一牛奶逐漸從“王座”上退居二線。
五年前,銀香偉業開始涉足電商,相繼開設了天貓旗艦店,合作電商渠道達到80多家。通過電商渠道,歸一品牌走出了曹縣,為更多地區的消費者所熟知,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也增加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2021年,銀香偉業的電商銷售額已超過1200萬元。
曹縣大集鎮孫莊村村支書孫學平非常自豪地總結說:“我們作為淘寶村,幾乎家家做電商,戶戶有淘寶,人人開網店,天天有錢賺?!彼€借用了當地流傳的一句新順口溜:“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寶?!?孫莊村的年輕人往往調侃說:“兩眼一睜,開始接單,叮咚一響,黃金萬兩?!?/p>
一個值得提起的數據是,近幾年,曹縣已經成為僅次于義烏的全國第二大淘寶村集群,全縣共有淘寶村176個、淘寶鎮21個。
從原本知名的貧困鄉村,到創業熱土,這樣的潮流在菏澤眾多縣域發酵開來,愈發醇熟。
受到曹縣的帶動影響,單縣也有許多年輕人攜天貓店“衣錦還鄉”。
王會楠、王珂兄弟倆十幾年前在北京打工,后來開始涉獵淘寶電商,2008年,售賣產品轉向漁具行業。2018年,兄弟二人的事業需要更大的倉儲空間,在了解到家鄉電商、物流的發展之后,在單縣投資建立了單縣探博倉儲服務有限公司。
2月末,記者探訪探博倉儲的廠房時,發現從外觀來看,依然是最為常見的冀魯豫農村場景,廠房里卻大有乾坤,專業的直播設備、電腦配置、分揀、打包、物流,一應俱全。主播口音里雖有著抹不去的“菏普”味,但一點兒也不耽誤熟練度和專業度。
從最初400平方米的小倉庫,到現在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園區規模,王珂介紹說,目前公司銷售品牌Tab漁具已經占據了業內領先地位,2022年銷售額約為1.4億元。
“公司核心運營團隊有50人左右,員工有370多人?!蓖蹒娓嬖V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團隊年輕人不少,從北京帶過來的運營團隊,也有人在單縣當地結婚定居了。
曹縣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也輻射帶動了周邊縣鄉的發展。
菏澤市副市長張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菏澤的淘寶村從2013年的2個、2014年的7個,發展到2022年的541個,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10個縣區實現了淘寶村的鎮域全覆蓋。
發端于草根創業的菏澤電商,已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拉動“經濟量變”,激發振興活力,更是為鄉村吸引人才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產業新集群
隨著農村電商經濟的完善化,產業鏈也逐漸完整,并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新集群效應。
本地年輕人返鄉,意味著農村電商模式的二次進化,憑借他們的才干與眼界,或將父輩手中的家庭小作坊,發展成規?;?、專業化的電商企業;或在產業鏈上深耕出另一番天地,成為市占量可觀的服務商。
孔祥瑞是名“95后”,曾在北京從事電商傳媒相關工作。2019年返鄉,當時大集鎮已經建起了電商產業園,淘寶村發展蓬勃。
一開始,孔祥瑞也一頭扎進了演出服的生產和銷售里,一個人蹚路,跑原材料、找設計、找加工線,但是成效不太明顯。后來,關注到大集鎮產業配套依然有空間有潛力的他,開始琢磨另辟蹊徑。
據孔祥瑞說,曹縣有著發達的演出服生產基礎,但是拍攝和推廣并不是長項,前幾年,商家們的演出服樣品都要寄到蘇州、杭州、廣東等地,光是拍攝費用就高達1億多元。
為此,他瞄準了演出服產業的下游服務,開了一家電商傳媒公司,服務淘寶村中的商家??紫槿鸬碾娚虃髅焦?,主營業務是拍攝、視頻錄制、后期美工等,每天大概拍攝50多套衣服,高峰期一天拍到200多套,利潤約為25%。
目前孔祥瑞的電商傳媒公司,攬下了曹縣演出服拍攝市場的15%份額。公司員工年齡多在25歲上下,月薪最高的能到1.5萬元。
從在北京打工時月入4500塊,到回到老家,實現翻數倍的收入,孔祥瑞的思路還在繼續前行,未來打算切入電商直播領域。
曹縣大集鎮像孔祥瑞這樣服務于淘寶商家的人才也不在少數,店鋪代運營、視頻拍攝剪輯、直播支持等環節,也提供了諸多就業崗位。
通過調研,王銀香認為,電商1.0時期是指來自農村的產品、商品通過電商擴大銷路,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借助電商平臺的影響力,完成升級、打造品牌。
單縣郭村鎮吳三廟村是魯西南地區傳統的制香專業村,距今已有百年歷史。近年來,由于生產技術相對落后,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很多村民都不再從事這一行業。村支書吳玉東帶領村民將制香工藝撿起來,創辦了集體企業。
2003年,公司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注冊了商鋪,隨后搭建了淘寶店鋪。2010年,吳玉東的女兒吳蘋從山東財經大學電商專業畢業,回鄉接手了淘寶店的運營,做得紅紅火火,還教村里的其他人開店。
“咱們村子里的產業發展起來以后,我們開始給村民提供機器、提供原料、提供技術,打動大家共同參與到這個行業里來?!眳翘O告訴記者,目前吳三廟村約有20多家專業做香,公司還在山東省內額外發展了80多家生產商。
在“互聯網+”的運營模式下,以盛源香業主導產業的吳三廟村從2016年開始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淘寶村”;盛源香業2016、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市電子示范企業。
吳蘋介紹,盛源香業目前穩定的員工大概是360多人,加上生產包裝工人約有2000多人?!肮粳F在對年輕人求賢若渴,希望招攬更多的專業人才輔助品牌的升級,也將產業鏈拓展至更廣的范圍?!?/p>
如王銀香代表所言,在這個過程中,人才工作顯得更為關鍵。今年,王銀香建議借助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增強鄉村對人才的吸引,發揮好人才的價值,讓人才的提檔升級和產業的提檔升級相互借力、發揮疊加倍增效應。
據曹縣電商服務中心主任張龍飛透露,目前曹縣的電商產業到了一個提檔升級的時刻,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此,曹縣在三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包括依托曹縣本土院校培養電商細分領域人才,也包括通過吸引外部電商人才加入曹縣、發放人才補貼、建設人才產業園等方式,為電商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補給動力。
具體來看,各鄉鎮政府也在致力于幫扶電商發展,從信息發布,人才培訓,設計打版,快遞物流,直播基地、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一系列幫助。
菏澤副市長張鵬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菏澤正在通過“招引培挖”四種手段,吸引優秀人才,尤其是電商以及相關產業方面的人才。
張鵬副市長也提出,未來,將繼續助力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大力提升農產品電商化水平,也將繼續壯大電商產業集群、提升完善電商產業園區生態、推動直播電商新業態的發展。
從勞務輸出的農業鎮,到家門口就業的電商強鎮,從1.0時期的一根網線,到2.0時期的產業集群,菏澤電商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不失為一把“模式之鑰”,給到更多鄉村區域以啟發。(實習生黃俊鈞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