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網
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記者會時長近1個半小時,李強回答了多個熱點問題,涉及新一屆政府重點工作、中國經濟前景、港澳未來發展、人口及退休政策、民企發展、中美貿易關系等多個領域。證券時報記者就李強記者會內容作出如下梳理:
1、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著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推進,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
2、現在,我們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視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
3、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還是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
4、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5、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
6、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7、要讓更多臺胞、臺企來大陸,不僅愿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
8、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全面的。
9、對外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無論外部形勢怎么變,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向前推進。
談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工作重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李強表示,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與全國人民一道,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說到底,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為民造福。任何時候都必須始終牢記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這兩個字,扎扎實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陀^地講,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著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推進,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
第二是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任何一個總量指標,分攤到14億多的人口基數上,人均水平都比較有限?,F在,我們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視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偟膩碚f,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還是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談中國經濟的前景:實現5%左右的增長,并不輕松,需要倍加努力
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比較多,如何穩增長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考驗。
李強表示,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這是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確定的。當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萬億元,基數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戰不少,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并不輕松,需要倍加努力。
有關具體政策措施,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全面部署?;救∠蚴菆猿址€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具體來講,我想要特別做好幾件事,或者說要打好這么幾套組合拳:一是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風險的組合拳。這些組合拳,都是有其具體內涵的,有的還會根據實踐的需要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
中國發展確實有很多優勢條件。比如,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說到困難,大家都有困難,今年我們的困難也不會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個時候、哪一年沒有困難呢?我們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實現新發展的。
從最近兩個多月情況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一些國際組織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
談港澳未來發展前景:全力支持香港、澳門提高國際競爭力
李強表示,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發揮香港、澳門的優勢和特點?;貧w以來,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得到了鞏固和提高,澳門作為旅游休閑中心享譽世界。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香港、澳門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但這是暫時的困難、發展中的困難。中央政府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澳門提高國際競爭力。有祖國作堅強后盾、有“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香港、澳門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削弱。香港、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談支持民企發展: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
李強表示,“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長久之策,過去沒有變,以后更不會變。
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在新起點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從發展空間看,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這也是我特別想說的一點。經濟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也依賴客觀條件,但更需要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希望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堅定信心再出發。說到這里,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真誠關心、服務民營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帶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業者、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我相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定能譜寫出更加輝煌的創業史。
談人口及退休政策:“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
李強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經濟。具體工作中,我們將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從就業看,有一定壓力,但從發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我們將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年輕人通過勞動和奮斗,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有人擔心人口紅利會不會就此消失,我看沒那么簡單。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梢哉f,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當然,我們對人口增減可能帶來的問題還要作深入的分析研判,積極應對。
至于延遲退休政策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
談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合作交流:讓更多臺胞、臺企來大陸,不僅愿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
李強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于水,打斷骨頭連著筋。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臺胞、臺企來大陸,不僅愿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
當前,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談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
李強表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現在還有近5億人常住在農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全面的。
就鄉村振興來講,下一步在具體工作中,我感到要突出三個關鍵詞:一是全面。不光是發展經濟,而是要全面彰顯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二是特色。中國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保護和傳承好地域文化、鄉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過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讓他們積極參與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過1.3萬億斤,總體上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們將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我這里特別想跟農民朋友們說句話,政府所有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增不減,鼓勵大家多種糧,確保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談對外開放和中美關系: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李強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改革開放發展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從我掌握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外資企業依然看好在華發展前景,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890多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億美元。這說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高地。
對外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無論外部形勢怎么變,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向前推進。我這里特別想說一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共享發展機遇的重大舉措,已連續舉辦5屆,即使在疫情之下也沒有中斷,去年有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展。進博會的舉辦充分說明,開放的中國大市場是各國企業發展的大機遇。
今年,我們還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環境會越來越好、服務會越來越優。開放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投資興業。
這幾年在美國國內有些人在炒作兩國“脫鉤”的論調,有時還很熱,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從這種炒作中受益。據中方統計,去年,中美貿易額近76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的發展中受益。我去年大部分時間是在上海工作,接觸了不少包括美資在內的外企高管,他們都告訴我看好上海、看好中國。這些都表明,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為。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