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的風向標”回暖可期?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張田苗2023-03-13 07:31

    進入2023年,在外需不濟、運力供給依然寬松的背景下,干散貨和集裝箱海運市場持續呈下跌態勢。集裝箱運價現階段仍在探底之中,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持續下滑。當前,美西市場即期運價在1200美元/TEU左右,歐洲市場即期運價在880美元/FEU左右,較年初分別回落14%、16%。在干散貨市場方面,貿易需求持續收縮,亞太需求備貨意愿不強烈,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以弱勢為主,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光大期貨分析師杜冰沁向期貨日報記者介紹說,作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干散貨和集裝箱市場運價下跌,其實反映了在貨幣刺激后經濟增長面臨整體放緩的壓力。而且,年初由于受到國內春節假期的影響,一般1—2月都為干散貨市場的淡季。同時,由于船舶到港量減少以及供應端運轉效率提高,2022年以來港口擁堵緩解至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季節性因素疊加需求疲軟和供給側壓力增加,使得航運市場運價持續下跌。

    “不過,近期進口煤炭需求開始增加,預計隨著巴西大豆收獲旺季到來和巴西天氣好轉,糧食發運量逐漸恢復,干散貨市場運價有所回升?!倍疟哒J為,但是受累于外需疲軟,集裝箱市場運價依然不樂觀。

    雖然集運市場整體相對弱勢,但是相比2022年,主要干線運費回落的速度有所放緩。國泰君安期貨高級研究員黃柳楠認為,這是因為前期運費劇烈下滑,目前已經位于很低的位置。同時,得益于船東加大運力縮減幅度,緩解了一部分過剩運力,也延緩了運價下跌速度。

    在黃柳楠看來,當前影響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歐美零售商的補庫情況,其決定了運價變動的方向,而補庫程度主要受歐美商品庫存和終端消費需求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美國塞港問題,其決定了運價變化的彈性。

    “目前塞港問題已基本解決,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狀態絕非‘新常態’?!秉S柳楠提醒說,塞港的根本原因在于歐美港口資本開支不足、自動化水平較低、勞資糾紛等,這些問題短期仍難得到解決。后期一旦貨量恢復,即便沒有達到2021年的貨量,提柜難、還柜難等問題還會不同程度地重現。

    在干散貨運輸方面,隨著近期需求提振,BDI價格結束了連續8周的跌勢,持續回漲,并創下有史以來第二大單周漲幅。同期,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散貨船運指數(BPI)也實現一波反彈。

    據記者了解,BDI指數自2022年12月下旬見高回落,2023年春節過后更因下游停產停工導致貿易活動放緩,一度跌穿600點,海岬型現貨每日租金僅2000—3000美元,遠低于現金成本7000—8000美元/天。截至3月10日,BDI指數已經突破1000點大關。

    有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后復工、各項原材料需求增加以及地產市場的回暖促使鐵礦石需求轉強,拉升了好望角型船舶的運輸需求。此外,市場對中國鋼鐵制造商需求走強的預期心理推動了BDI指數大漲。

    近期BDI指數大漲,主要是海岬型運價跌破成本線后的強勢反彈。從運價來看,除輕便型仍有獲利外,其余船型仍處于虧損狀態。

    “鐵礦石和煤炭運量雙雙反彈,對運力的需求增加,消化了不少過剩運力,從而拉升運費?!睋S柳楠介紹,目前鐵礦石主流礦山對外發運顯著增加,發運節奏加快,尤其是澳洲礦山(比巴西礦山發運更快)。同時,煤炭發運量也逐漸增加,澳大利亞和南非漲幅最明顯。歐洲需求增長相對有限,我國企業備貨情緒提漲,而且終端需求有所改善,進口需求多一些。

    隨著今年國內經濟復蘇水平提升,集裝箱吞吐量逐步企穩回升,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干散貨和集裝箱市場有望回暖。

    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預估,2023—2024年,散裝運輸需求分別落在0.5%、2.5%,運力分別新增2.1%、1.8%,隨著船舶效能指數(EEXI)與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兩大碳排環保新規上路降速影響供給約2.5%,實際運力增幅可能有限,旺季時可能呈現運力吃緊的狀態。

    “站在全年的角度分析,集裝箱運輸市場缺乏需求端的有效支撐,供給端的新增交付壓力也會進一步壓制運價,預計2023年運價大概率保持不樂觀的趨勢。除去常規淡季下跌外,二季度運價更多以低位振蕩為主,三季度、四季度能否小幅回升,或者出現常規旺季行情,需要關注歐美經濟衰退進程和庫存變化?!秉S柳楠表示,對于干散貨市場,考慮到全球宏觀面承壓,今年或難有牛市。然而,油運市場因為運力偏緊,全年看運價走勢表現或強于集運和干散貨市場。

    杜冰沁也認為,歐美經濟體衰退壓力仍存,外需難有明顯起色。相比之下,預計油運市場的表現可能更樂觀。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隨著美國、南美原油出口逐年增加、亞洲國家進口需求穩步提升,原油將呈現“供應西移、需求東移”的格局,而亞太煉廠產能投放和歐洲煉能淘汰將使得成品油呈現“需求西移、供應東移”的格局。油運平均航距拉升預計有效支撐運輸需求,從而推升油輪運價水平。市場未來可能會受到新造船訂單量、舊船拆解量、港口擁堵情況以及全球經濟發展和貿易景氣度的影響。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