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貨運初創公司Embark Trucks近日宣布將裁員70%,并開始評估包括關閉業務在內的各種選擇。
在上周五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Alex Rodrigues 寫道,“在全面評估了所有潛在方案之后,我們確信已無法按當前形式繼續維持業務?!?/p>
截至美東時間3月10日,Embark股價報2.45美元,跌幅3.25%,而在3月6日,其股價暴跌32.81%。去年4月公司股價最高達到134美元,總市值達到35億美元,然而短短不到一年時間,總市值蒸發98%。
2022年1月,市場出現一份針對Embark的沽空報告,認為Embark目前的估值完全是資本市場吹噓出來的,公司并沒有專利。值得一提的是,Embark給北美貨運公司Knight-Swif打造的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承運洛杉磯至鳳凰城的路線,迄今為止只交付了1輛車。這也是Embark做自動駕駛7年以來唯一的交付。
Embark拉響倒閉警報
當前,自動駕駛寒冬愈發明顯。近日,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Embark正在走向破產的邊緣。
公司創始人兼CEO羅德里格斯(Alex Rodrigues)上周五在一封公司內部信上說到,一方面公司將大幅裁員70%,并逐步縮減日常運營成本。另外一方面,公司在評估了所有的替代方案后,已經無法再以目前的形式運營下去。未來,出售資產、重組公司或完全關閉公司都是可以預見的選項。
“資本已經拋棄了我們,我們目前無法籌集資金,十分抱歉?!绷_德里格斯在遣散信中稱。
據悉,為了使Embark持續經營,公司高層嘗試了完善現有計劃,探索新的市場,以及試圖為公司尋找買家,而在裁員消息發布的一個月前,Embark的銀行咨詢公司Evercore與多家自動駕駛公司探討出售Embark的資產。然而,所有的出售方案均以失敗告終,Embark只能宣布裁員,并關停公司運營。
這是第一家官宣倒閉清盤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更是第一家倒閉的自動駕駛上市公司。它的退出被很多業內人認為是自動駕駛行業再遇“強震”。
公開資料顯示, Embark Trucks成立于2016年,由羅德里格斯與大學好友Brandon Moak 共同創立,彼時自動駕駛風頭正勁,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Embark陸續獲得了幾家風投資金注入:由 Maven Ventures 領投的 2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DCVC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的 3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以及由 Tiger Global 領投的 7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2021年6月,Embark通過SPAC實現借殼上市,二級市場直接為Embark融到了超過6億美元現金。同年 11 月,Embark 成功上市,市值約 52 億美元。
但自上市開始,Embark 的股價幾乎一直在跌,市場也開始質疑 Embark 的能力。2022年1月,市場出現一份針對Embark的沽空報告,認為公司估值完全是吹噓出來的,公司沒有專利,只有十幾輛測試卡車,而且可能是虛張聲勢。
隨后,Embark 股東開始集體訴訟,指控 Embark 夸大了其運營和技術能力。在季度申報中,Embark 承認了自己在合并證券集體訴訟中的被告角色,并斥責那些指控“缺乏法律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運營7年的企業自始至終都沒能真正開展業務,更不用說創造收入或者實現盈利。Embark給北美貨運公司Knight-Swif打造的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承運洛杉磯至鳳凰城的路線,迄今為止只交付了1輛。這也是Embark做自動駕駛7年以來唯一的交付,而其手上的錢已經“燒”得差不多了。
自動駕駛賽道洗牌還將繼續
除了 Embark 之外,來自匹茲堡的 Aurora 于 2021 年夏季宣布將通過 SPAC 的方式上市,最初市值約 130 億美元(含約 25 億美元現金)。但如今,其股價同樣下跌至峰值時期的不足十分之一。
美國市場的其它自動駕駛卡車公司也傳出負面消息。成立于2018年的 Locomation Inc. 被傳出因未能獲得新的融資,導致裁員及公司停止運營。
Locomation 是一家注重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行駛的公司,其正在為重型卡車尋求列隊行駛方法。通過這種方式,配備安全駕駛員的卡車就可以引導第二輛卡車,而第二輛卡車中的駕駛員可以休息或做其他工作。
根據 Locomation 的預期,11 小時輪班結束時可更換司機,Locomation 可以每天安全地操作兩輛卡車長達 22 小時,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而 Embark 的競爭對手圖森未來,此前也傳出大規模裁員,并更換業務重心的消息。
Peloton Technology,一家位于硅谷的自主駕駛技術初創公司,在 2021 年倒閉之前,已知融資總額超過 7800 萬美元。
曾經,無論是資本還是產業界,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都信心滿滿。包括特斯拉、Waymo在內的多家明星公司都制定了非常激進的L4級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圖。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基本沒有一家能夠將該技術進行商業化落地,技術相對領先的Waymo也只不過是在美國特定的城市進行示范運營,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限場景的自動化駕駛,和國內的節奏基本一致。
據業內人士稱,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需要車輛實現和周邊車輛、交通基礎設施、行人及云端后臺的相互連接,這不僅需要從國家層面出臺法規,打通各方數據,同時意味著還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更新,由此帶來的巨大成本,決定了短期內無法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在乘用車領域的落地。
自動駕駛行業冰火兩重天
盡管自動駕駛賽道當前仍面臨著種種需要突破的困境和探索,但相關企業的上市熱情依然高漲。
據悉,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知行科技”)正考慮赴港IPO上市,擬募資2億-3億美元(約15.5億-23億港元)。
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智能自動駕駛領域除了知行科技以外,還有賽目科技、文遠知行、智加科技等公司也正在謀求香港IPO。
據《中國車聯網白皮書》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2020年至2025年6年產業復合增速達到37%。
從行業整體融資情況來看,智能駕駛已然成為VC們眼中的“當紅炸子雞”。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中國智能駕駛及智能汽車行業已經至少完成60起投融資事件,吸金超千億元,2023年1月份行業發生融資事件12起,累計披露融資金額超過25億元,可謂資本扎堆最密集的賽道之一。
數據來源:天眼查App、公開報道,證券時報記者整理,點擊圖片查看大圖。(注:除紅色字體外,其余為2022年融資情況)
但是無論如何,自動駕駛基本都還在路測階段,離L4、L5這類完全無人駕駛的規?;涞厝杂泻荛L一段時間,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上路積累里程,沉淀數據,訓練算法。而在這段時間內,唯量產落地商用可為繼,無法交貨且失去資本輸血的企業將走向和Embark一樣的路。
校對:高源